七月的安化烟溪,山风裹着茶香掠过茶田,老樟树的影子在青石板路上摇晃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"烟溪红语者" 三下乡团队的脚步声,惊醒了这片藏着故事的土地 —— 他们带着笔记本和相机,一头扎进茶企车间、红色遗址与山间村落,要在茶香与红韵的交织里,找到烟溪红茶突围的密码。
茶企里的焦虑与火花
7 月 19 日午后,求喜茶业的茶室里飘着醇厚的茶香,企业家夏想有总经理的手指在茶杯沿打转,语气里满是纠结:"你说咱这茶,山地长的,古法炒的,滋味比那些名气大的差不了,可就是 ' 养在深闺人未识 '。"
团队成员吴嘉怡翻开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着刚听到的困境:电商直播请不起达人,粗叶次品混在市场里坏名声,隔壁县的红茶总被认成 "烟溪产"。"或许可以把炒茶的老手艺拍下来?" 团队队长刘思磊指着窗外正在翻晒茶叶的老师傅,"让网友看看这双手怎么把鲜叶变成金汤,比说一千句 ' 好喝 ' 都管用。"
这话让夏总眼睛亮了。而在卧龙源茶企,另一种思路正在生长。烟溪功夫红茶非遗传承人刘琴指着展厅里的高端礼盒,盒面印着烟溪的青山绿水:"我们想把茶变成 ' 地域名片 ',对接政企采购时,不光卖茶,还卖这山水里的文化。" 团队建议,不妨把红色兵工厂的故事也印上去 —— 烟溪的茶,本就和历史同呼吸。
安化烟溪茶业有限公司的揉捻车间里,传来茶叶细胞壁破裂的细微声响。张加总经理蹲在机器旁,看着嫩绿的茶叶渐渐蜷曲:"这手艺,得守着。可年轻人嫌慢,留不住啊。" 他站起身,掌心还沾着茶汁,"物流也头疼,上次一批茶到北方,包装破了,客人说 ' 烟溪红茶不经折腾 '。"
团队成员围着生产线拍了段视频:老师傅用手背试发酵车间的温度,炒茶锅边跳动的火苗,还有阳光下摊开的茶叶像一片绿色的海。"做成 ' 工艺拆解 ' 系列,让大家知道 ' 慢' 里藏着功夫。" 带队老师廖伟的话,让张加笑了:"这主意,比我这皮卡车还能跑。"
红土地上的新想法
双烟村的老银杏树下,斑驳的树影落在村委会的台阶上。书记尹志锋指着电子屏里循环播放的兵工厂影像,声音有些急切:"这些红色故事,年轻人知道的少了。村里的老物件不少,可没人会讲,就成了摆设。"
团队成员刘菁宇突然想起学校的志愿讲解队:"我们可以培训学生来当讲解员,拿着老机床的零件,讲讲当年工人怎么在山洞里造武器。" 他的话刚落,村书记就拍了桌子:"再把茶田串起来!游客听完红色故事,去摘摘茶、炒炒茶,一天下来,既懂了历史,又记着茶香。"
烟溪村的防空洞前,厚重的石门上还留着当年的凿痕。尹书记推开石门,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:"里面以前是兵工厂的仓库,现在空着。" 他指着远处的烟囱,"双烟村的名字,就是兵工厂的烟火和村民的炊烟,在天上拧成了一股绳。"
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远处的茶田层层叠叠。"要是把防空洞改成体验馆,让游客穿军装、走暗道,再去茶田采 tea,这不就是 ' 红色研学 + 茶田体验 '?" 同学们的话,让尹书记眼里泛起光:"这路子,能让老故事活起来。"
山顶上的答案
张加的皮卡车在山路上颠簸,车厢里的笑声比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还亮。"快到了。" 他指着前方的山顶,那里的茶田像被谁铺了块绿毯子。
车刚停稳,刘博士就拉着大家看路边的草:"这是博落回,全株能入药,以前兵工厂的伤员就靠它消肿。" 团队成员突然明白,烟溪的茶,从来不是孤立生长的 —— 它扎根的土地,有历史,有草木,有说不完的故事。
站在平顶界茶山的顶端,风把头发吹得乱飞,脚下的茶田一直铺到天边。张加指着远处的村落:"你看,每片茶田都连着人家,每户人家都有炒茶的手艺。" 团队成员们拿出手机,对着这壮阔的景象拍个不停 —— 这才是烟溪红茶最好的 " 宣传片。
(一审:廖伟 二审:袁勤思 三审:聂振华)
- 上一篇:美育赋能留守儿童成长之启航:开营启新章 课堂育童心
- 下一篇:没有了